- 冰点周刊-矜持态度 精致阅读
-
有关新闻的诠释有许多种,其中十分流行的观点之一是:报纸只有一天的生命。然而《冰点周刊》不这么看。一直以来,《冰点周刊》试图让读者相信:报纸远远可以超越一天的生命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若干年前“冰点”的许多报道,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。当年刊载那些报道的报纸今天可能已经发黄,大约只有到相当规模的图书馆才能找到。但对于相当一批忠诚的读者来说,那些报道一直在他们的脑海里,一直在他们的心里,不会随着报纸的消失而消逝。
这么多年来,“冰点”一直还在以“书”的形式,进行二次传播。这不是“冰点”的一厢情愿,而是读者的需求使然。甚至直到今天,仍有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,寻找最早的“冰点”文集。
我理解读者之所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仍然愿意读“冰点”,是因为他们并非想从这里寻找简单的信息。对他们来说,“冰点”也许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不太一样的视角;也许触动了社会神经的某种痛觉;也许波动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某根琴弦;也许点燃了寒冷小屋中一盏人性的灯。总之,“冰点”不是“热点”,不是“焦点”。“冰点”也不跟风,不摇摆。它性格温和,但持之以恒,一以贯之。
此外,“冰点”不以那种拉开架势的“大叙述”见长。“冰点”的叙述是“故事的”、“细节的”,也是克制的。知微见著;微观中蕴着宏观,一滴水中折射着大海。
综上所述,我给出的“冰点”概括是八个字:矜持态度,精致阅读。(编委、冰点周刊主编 杜涌涛)选自中国青年报《报之道》
-
- ·【冰点特稿】生死课[12-30]
- ·够了,别再瞎补维生素![12-30]
- ·报告长官目标锁定圣诞老人[12-30]
- ·你之玫瑰红,我之鱼肚白[12-30]
- ·输了金腰带 赢了金马奖[12-30]
- ·181名孤残儿的“新老爸”[12-30]
- ·汤显祖为何从容[12-30]
- ·弃婴案里只有受害者[12-30]
- ·“株连式拆迁”株连了谁[12-30]
- ·款待[12-30]
- ·【冰点特稿】不该只有医生知道[12-30]
- ·6科室齐“拆弹” 12小时生死战[12-30]
- ·人人都知道贝克汉姆没几个人知道狄拉克[12-30]
- ·假如没有啤酒 人类还住在洞穴[12-30]
- ·寻女24年 施舍20万[12-30]
- ·赫庄没有新闻[12-30]
- ·不屑我的同学[12-30]
- ·小心,别成为自己反对的那种人[12-30]
- ·让法官更像法官[12-30]
- ·【冰点特稿】机关里的年轻人[12-04]
- ·九成公众不懂合理用药[12-04]
- ·私奔到月球去种菜[12-04]
- ·我燃烧一颗恒星 只为和你说再见[12-04]
- ·科学界派往课堂的代表[12-04]
- ·给孩子7平米的“大世界”[12-04]
- ·在逃警察逍遥20年[12-04]
- ·正义“向前走”,犬儒方能“向后退”[12-04]
- ·“跪”求低价房[12-04]
- ·堵在自由执业路上的“单飞”医生[12-04]
- ·【冰点特稿】欧洲科学之旅[11-27]
- ·你上网来我放羊[11-27]
- ·“瞎混在实验室”,得了俩诺贝尔奖[11-27]
- ·宇航员吐槽《地心引力》[11-27]
- ·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[11-27]
- ·砸碎“别人家的孩子”之神话[11-27]
- ·马谡能担多大责[11-27]
- ·12岁少女被生母虐待致死调查[11-27]
- ·公务员考题里的现实逼问[11-27]
- ·【冰点特稿】童书有道[11-20]
- ·电子时代流浪汉生存指南[11-20]
- ·让全世界上钩的一场学术“钓鱼”[11-20]
- ·赌场里的大数学家[11-20]
- ·儿孙满堂却老无所依[11-20]
- ·一不留神感动日本[11-20]
- ·两个儿童的梦想[11-20]
- ·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,先别急着相互否定[11-20]
- ·性教育,谁没准备好[11-20]
- ·【冰点特稿】讽刺还活着[11-13]
- ·拆掉围墙的大学[11-13]
- ·植物科学画就此凋零?[11-13]